被這本書名吸引,放假就決定看它了,管理自己,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,最基本的就是把自己做好,每天的桌面很亂、想做的事都沒辦法好好規劃去做、想學的東西無法持之以恆。但這本書有趣的是,他提倡別靠意志力去支撐一切,遲遲無法開始、無法持之以恆,不是因為意志力薄弱,更不是個性或能力的問題,而是不知道如何推動自己、讓自己動起來而已。這本書是以行為科學管理為基礎,打造一個「使人自然而然想動起來的環境或規則」。
有幾個重點可以跟大家分享,「身邊環境=大腦狀態,環境越清爽,腦袋越清晰」,我常常把座位弄的很亂,包含電腦桌面也一樣,通常要找個東西可能會花上數分鐘或更久,這時如果手邊有工作又會被迫中斷下來,進而導致工作變差,所以把周遭的環境整理好很重要,有個重點:周遭沒有目前用不到的東西,就是最佳的桌面環境。工作環境盡量別出現會干擾的東西出現,或是比如說吵雜的聲音、任何會影響工作效率的事務。
但我知道工作環境很難改變,不如換個方式,戴上耳機讓自己專心,利用紙板或是電腦螢幕阻擋人在眼前晃來晃去干擾,不管是做設計或是任何事,大方向就是把會干擾自己的因素排除,這是提升工作效率的第一步。
裡面他還有提到,讓「該多做的事」易於執行,「不該多做的事」難以做到,許多目標無法持之以恆做到,是因為完成目標的行動「不足」,阻礙目標的事做「過多」。這時就要改變行動或做事的順序、打造新的環境與規則,使沒有做到的行動能夠落實。
舉個例子好了,我要減重,首先家裡就不要買一堆零食,只要不看到就不會嘴饞去吃,這時零食就是阻礙的目標,把這些去除後,至少不會吃進過多額外的熱量。再舉個例子,每次做案子時都會上網找靈感,但通常找著找著就跑去逛FB或是被遊戲攻略吸引住了,導致原本要做的事沒有做,這時如果我在開始找資料前,先設定要找的目標、類型、和方向,這樣當我有計劃的去實行時,我就會很明確的知道我現在該做什麼事,而不是在網路上亂逛、瞎忙。
「無論做什麼,必須要設定數字以及時間」,在日常或是工作時,一定需要設定完成時間,這樣能檢視自己是不是有達成目標,如果只是說我要完成10件海報,但沒有訂出明確的時程,這樣的目標是沒有用的,設定數字與時間,使目標更明確,就能知道該做些什麼,行動也變得更加容易!
這本書還有提供很多方法和觀念,可以改善壞習慣、增加做事效率的一些小撇步,例如內容重複的事情,先製作確認清單,同樣的事情一起做;資訊的質比量更重要,有效的三個參考資料比找一堆東西還實在;將完成的資料放一會,待一段時間再來仔細的檢查,這樣可以將錯誤率降到最小。
新的一年,要從自身開始做起,做個真正可以影響別人的人。